嫩芽研究院2022官方入口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我院环境考古团队研究成果获评中国地理学会2023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

2024-04-28

2024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于4月26日至28日在河南郑州召开。4月27日上午,中国地理学会于大会现场发布2023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入选结果。我院环境考古团队董广辉教授课题组和黄小忠教授课题组联合申报的研究成果“内亚山地廊道史前东西方交流及人地关系演变过程与机制”获评此项荣誉。

图1 2023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发布现场(来源:大会官方网站)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基础研究,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发展,根据《“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遴选实施办法》,中国地理学会于2024年1月启动了2023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遴选工作。经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和常务理事及本会所属分支机构推荐、形式审查、遴选专家组初评和终评,遴选出10项成果为2023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包括“内亚山地廊道史前东西方交流及人地关系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

图2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副理事长宋长青教授为获评成果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来源:大会官方网站)

距今6000至3000年前,欧亚大陆的长距离跨区域交流不仅首次沟通起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重塑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地理格局,也为当今族群和文化的分布奠定了基础。包括天山和阿尔泰山在内的内亚山地廊道是早期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该地区史前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动力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史前跨大陆交流与农业传播的时空过程,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与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与国内外机构、学者合作,在内亚山地廊道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系列成果:1)发现以阿尔泰山为核心的廊道北部距今6500至3600年气候温暖,尤其在距今4800至4300年,区域生产力的提高为东西方人群向草原地区的迁徙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史前跨大陆交流的出现;2)发现该区域距今约3600年前的降温事件导致的植被退化激发了人类对新能源的迫切需求,烟煤成为薪柴之后天山中部吉仁台沟口遗址先民的燃料新选择,将人类最早系统开发煤炭资源的认识提前了至少一千年;3)构建了阐释古人地关系演变机制的概念模型,提出区域尺度技术与社会革新促进人口快速增长及人群与技术的广泛扩散,大陆尺度资源与社会格局的契合度深刻影响文化地理格局,指出内亚山地廊道青铜文化发展得益于丰富草场、绿洲资源与新传入农牧业的高度契合。

图3 研究成果可视化展示(制图:向丽雄)

该项研究立足却未囿于内亚山地廊道这一地区。研究团队更多关注了气候环境变化背景下普适性的人类适应行为,以及宏大时代背景下不同尺度空间范围内各类自然和人文因素的互动模式,为深入理解早期跨大陆交流背景下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和新的理论阐释。相关成果于2023年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引起国内外学者、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对推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主要完成人为我院董广辉教授、仇梦晗博士生、向丽雄博士、杜琳垚博士生和黄小忠教授。

官方评选结果推送:https://mp.weixin.qq.com/s/WiVwnpFYwiOXGTFAJbL4tw

相关研究成果DOI:10.1126/sciadv.adh0549;10.1038/s41467-023-38828-4;10.59717/j.xinn-geo.2023.100038